健康知识

换季定期输液能预防脑中风吗?

发布时间:2020-08-25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中国医药教育网发现,一到换季季节,一些脑血管的老患者就感觉是“血稠”了,他们就去医院门诊要求去挂“活血化淤”或“扩张血管”的水,以达到他们所想的“降血脂、疏通血管”目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定期输液真的能降血脂、洗血管,预防脑中风吗?
 
  一、脑卒中在夏天会高发吗?
 
  大家都知道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其实夏季也是脑卒中多发的季节。夏季也有很多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如空调的使用、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等,因此同样需要提高警惕。
 
  夏季天气较热,血管相对处于扩张状态,一般认为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会减少,其实也不尽然。
 
  当气温较高时,人体大量排汗使体温降低水分消耗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血液浓缩相对黏稠,血流减慢,也容易诱发脑卒中。所以,夏天时要避免大量出汗,并及时补水。
 
  此外,一些人夏季睡眠不好,饮食紊乱,容易诱发脑血管病。
 
  二、定期输液不科学
 
  现在一些地方流行一到换季时节(如夏季、冬季)就“定期输液”来预防脑中风。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输液用的一般多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中的扩血管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只会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这类药物一般作用时间是6小时~8小时,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预防脑中风。
 
  而这些药物输进血管后,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使用了“血管被扩张,血流被加速”这些能力,等真正脑梗死需要输液时,往往出现药物耐受,效果欠佳,错失真正的抢救治疗药物。
 
  此外,“输液能通血管”,并不像常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通过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是脑卒中急性期的抢救方式,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溶栓距离发病时间不宜超过4.5小时,有出血史及手术外伤病史的患者是禁用的。
 
  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引发脑卒中和再次脑卒中的原因是年龄、遗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烟、酒、肥胖、药物、饮食等因素,凡是不从上述致病因素进行的干预行为,是不可能起到预防作用的。
 
  输液并不能预防脑中风。偶尔也有病人在输液的同时发生中风。输液时也会发生输液反应,有些药物存在副作用。医源性感染、发热反应、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过敏反应、肉芽肿危害是输液的七大潜在风险。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定期输液可以预防中风。
 
  三、有效预防脑中风,要记住以下两点:
 
  第一,留意中风前兆,一旦出现出现眩晕,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到神经科就诊。
 
  第二,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定期接受脑健康检查。
 
  有过脑中风病史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二级预防(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
 
  总之,如果能防患于未然,将中风危险因素控制得当,脑中风是可防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