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秋燥多梦?学会这3招即可缓解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悄然而至,伴随着秋天的到来,很多人也感受到浑身不对劲。
 
  俗话说“多事之秋”这句话不无道理,到了秋天人总确实总会觉得软绵绵,身体还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比如秋乏多梦,今天中国医药教育网就和大家聊聊做梦是怎么回事。
 
  1、做梦的原因
 
  关于“为什么做梦的深层次原因”,很多人都会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医学上是这样说的: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莫名其妙地将你脑海中的信息、记忆、日常的思考等无序地链接在一起。
 
  有些可能已忘记、有些可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事,在睡眠时被大脑“调用”了,变成了神奇的“梦”。
 
  也可以理解为大脑对白天所接受信息的一种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人体从入睡到醒来,不是一直保持同一状态的。
 
  睡眠包括REM睡眠和非REM睡眠。
 
  REM睡眠指大脑已经清醒,但是身体还是处于熟睡的一种状态,属于浅度睡眠,临近黎明时会变浅,时间会变长;
 
  非REM睡眠指大脑和身体同时处于深睡的状态,属于深度睡眠,临近黎明时会变浅,时间会变短。
 
  这两种睡眠状态会交替反复出现。
 
  当人体睡着时,就会进入到非REM睡眠,这时候很难被叫醒。它也是睡眠质量最好的时候。
 
  再过个大约90分钟后,就会迎来REM睡眠。两种睡眠状态反复交替就构成了我们的睡眠过程。
 
  当我们处于REM睡眠状态下和非REM睡眠状态下其实都是会做梦的,所以整个夜晚我们都在做梦。
 
  我们在不同睡眠状态下,做的梦也是不同的。而且很多人都以为只会做一个梦,其实非也。
 
  在正常的睡眠节奏下,普通人会做七八次不同的梦,但是因为睡眠时间越充足,我们就越只能记得最后一个梦。
 
  2、适当做梦是有好处的
 
  人的一生基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不管你有没有梦感,正常人晚上都会做梦,这是脑部活动正常的表现。
 
  声称不会做梦的人一般只有两种可能,做了梦,但回忆不起来,要么就是受到脑部的无线电波的干扰导致的,即大脑调节中心受损。
 
  所以说有梦睡眠时有助于大脑健康的。
 
  如果把大脑看成图书馆,多梦就是管理员太勤快了,总是在整理书籍,所以第二天有可能会劳累,就像醒来我们身体也会感到疲惫;
 
  如果一直无梦,人脑中记忆的存储会和图书馆管理员长期放假,无人管理,书籍不归类一样,这样就恐怖了。
 
  3、人能不能控制自己梦境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控制梦境,这种能在梦境中找回自我意识,保持清醒状态就叫做“清明梦”。只要方法得当,很多人都可以控制自己梦境,前提是要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只需要在梦境中找到“逻辑错误”,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在梦里了。
 
  什么叫“逻辑错误”?比如说你在现实生活中是男生,然后在梦里变成了女生,这就是“逻辑错误”。
 
  通过找逻辑错误的方法可以比较准确的判断出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睡前的心理暗示可以让你更容易的找回自我。
 
  当你在睡前的时候暗示自己,“今晚做梦了要控制梦境”,那么你会比没有暗示要更容易知道自己在做梦。
 
  4、如何减少多梦状态
 
  睡前泡个热水脚,睡前喝杯热牛奶,睡前不要吃东西都有助于减少多梦状态。“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吃太饱,胃在消化,睡觉也不会安稳的。
 
  选择合适的枕头也重要,选择可以支撑头颈,使颈部处于正常颈曲位置的枕头,可有效放松肩颈部位,提高睡眠质量,较少多梦。
 
  睡前不要想工作的烦心事,或边看电视边睡觉。因为大脑会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长久如此还会导致失眠。
 
  休息不好,睡前进食太多,睡眠状态不好也容易多梦:
 
  ①睡前进食过量、进食辛辣油腻甜腻、过多饮水,都会加重身体负担,所以尽量睡前不要进食太多。
 
  ②睡眠时间选错,大脑有自己的生物钟,在光线变暗的夜间,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促进睡眠,一般在22点至凌晨3点处于分泌高峰,如果这个时间段有活动,就会影响大脑休息,白天的时候褪黑素分泌很少,这有助于人在白天精力充足地学习工作,如果在白天光线强的时候捂着被子睡觉,而且睡得很久,也没有睡眠节律需要遵守,让睡眠质量下降;
 
  ③睡眠中多梦、易醒、入睡浅、噪音干扰、焦虑抑郁等都会降低睡眠深度和连续性,也会让大脑得不到休息。有些精神状态不太好的人群,需要自我调整。
 
  秋天大家一定要注意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