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立秋之后出现这种“困倦”,小心是中风先兆!

发布时间:2021-08-13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中医养生科普
 
  大白天就呵欠连天时,不少人会觉得这是“秋乏”搞的鬼。
 
  确实,偶尔的犯困无伤大雅,但是,如果同时伴随这些症状,那就要小心“中风”了。
 
  立秋之后,首防“中风”
 
  虽然立秋了,可有时候天气还是很热,大家出汗也比较多,血容量就相对较低,换句话说,就是血液比较黏稠,血浓缩后,容易堵塞血管。
 
  而中风发生的原因,一个是血管本身的弹性,以及血管的收缩能力等出现问题,另一个则是血液本身,如血液浓度大,比较黏稠,也容易堵塞血管。
 
  更何况,现如今大家都很喜欢开空调对付“秋老虎”,当室内外温差过大时,进出房间的温差同样会导致我们的血管快速收缩或舒张,这也是导致中风的一个因素。
 
  这种“秋乏”很危险
 
  对于健康人来说,一到中午就哈欠连天可能是正常现象,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现打盹、乏力或是频繁打呵欠时,就需要引起重视。
 
  根据临床观察,约有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前5~10天内会出现频繁打盹现象,这是大脑严重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尤其是若伴有下列症状,请第一时间就医:
 
  突然拿不稳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并不一定是老了没有力气,有可能是由于脑部血栓形成后影响到手的功能。
 
  出现步态异常
 
  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可能是发生中风的前兆信号。
 
  这种步态异常可能表现为下肢突然无力。
 
  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无力时伴有的麻木感、疼痛感不同,中风前兆引起的腿发软,无明显疼痛。
 
  舌头歪
 
  脑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被压迫的舌神经功能消失,导致舌尖偏向左侧或右侧,说话、吹口哨漏风。
 
  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或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都可能是出现中风的先兆。
 
  有话说不出
 
  当血栓阻塞在“语言表达区”时,也会出现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口齿不清或难以把话说出来,但却“心里明白”,或是很难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中风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
 
  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视力出问题
 
  如果血栓堵塞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会突然出现短暂性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等“一过性”视力障碍。
 
  一般视力问题通常出现在单侧,也有可能两只眼都无法向左(或右)看。
 
  3个口诀帮你识别中风
 
  “三高”人群、烟民、长期喝酒的人、肥胖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自查一下。
 
  看
 
  看看脸的两边是否不对称,出现口角歪斜。
 
  查
 
  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不能抬起。
 
  听
 
  请患者说话,听听他是否口齿不清,说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更不要运动锻炼,应安静等待救援。
 
  脑中风的“幕后推手”
 
  懒
 
  现代人偏懒,经常懒得运动以及懒得喝水,这都是导致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长期不运动不仅会使血液循环减慢,还容易导致大脑、心脏的供血不足,增加血液粘稠度,易产生血栓,加速脑梗;不爱喝水,会加速血粘稠,产生血栓。
 
  贪
 
  现代人偏爱一些重口味食物,如油炸、腌制类,贪吃这些食物很容易诱发血压问题,甚至是中风。
 
  熬
 
  不光是肉体煎熬,心灵煎熬也同样会促进中风的发生,尤其是情绪过于激动或者压抑时,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剧烈收缩,会加速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预防脑中风,多做4件事
 
  管住嘴
 
  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盐。
 
  这些食物易导致胆固醇等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导致血管不畅通。
 
  不熬夜
 
  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内激素分泌周期出现紊乱,或会增加心脑血管系统负担。
 
  拒绝吸烟和二手烟
 
  烟草中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以致形成血栓。
 
  多做有氧运动
 
  游泳、跳舞、骑自行车、瑜伽、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是最简单的健步走,持之以恒都会使血管的弹力增强。
 
  保持好心情
 
  中国医药教育网指出,不少心脑血管疾病都与情绪波动过大有关。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态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