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轻度脂肪肝增加7成死亡风险吗?

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今天(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俗称脂肪肝)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约有25%的成年人深受影响。可能很多中年人甚至年轻人的体检报告单上都曾出现过“轻度脂肪肝”这样的警告,却认为“无关紧要”而没有引起重视。
 
  去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和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了瑞典51年的队列研究数据后报道称,即使是轻度脂肪肝也会增加71%死亡风险,且风险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该项发表在胃肠道顶尖杂志GUT上的研究纳入了1966-2017共51年间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脂肪肝的10568名患者。在进行了为期14.2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后,4338名NAFLD患者死亡。与对照组相比,脂肪肝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升高93%。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脂肪肝可以进一步分为单纯脂肪变性(轻度脂肪肝)、非纤维性脂肪肝炎(NASH)、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且随着疾病进展,肝硬化会逐渐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因此,研究人员进行分层后发现上述四组不同亚组的患者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分别为71%、114%、144%与279%!
 
  此外,该研究指出,脂肪肝引起的高死亡风险主要与肝外癌症以及肝硬化有关,而心血管疾病与肝癌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相对较小。
 
  “该研究是第一个有详细肝脏组织学检查的全国性队列研究,证实了脂肪肝增加全因死亡率的证据,”麻省总医院的肝脏学专家TraceyG.Simon博士说,“这些发现有利于指导我们制定更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脂肪肝进展为肝硬化,以减少脂肪肝患者的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骤升。
 
  2019年,武汉大学前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发表在《肝脏病学》(Hepatology)杂志上的meta分析显示,近10年来,中国的脂肪肝患者从18%跃升到29.2%,尤其是中年人、男性、西北地区、台湾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大于10万元的地区以及维吾尔族和回族为“重灾区”。
 
  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脂肪肝”的了解与认知情况严重不足。2018年,北京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肝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北京市普通民众对脂肪肝的认识程度。
 
  结果表明,仅有31.2%的北京市民了解“脂肪肝”这种病,且即使在高学历的政府工作人员中,也仅有5%的人对“脂肪肝”有较为充分的认识。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不屑,觉得脂肪肝是一个与己无关的病,因为自己身材正常并没有肥胖,“脂肪肝”这样的字眼只会出现在“胖子”的体检报告中。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答案是否定的。去年5月,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在Lancet子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The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中,汇总了全球93个研究、覆盖近1058万人群的数据后发现,全球脂肪肝患者有40.8%为非肥胖人群,甚至有19.2%为“瘦子”。非肥胖脂肪肝的患者比例在不同国家之间差距较大,其中,我国有44.3%的脂肪肝患者属于该类人群。
 
  在所有普通人群中(包括有或没有脂肪肝),12.1%为非肥胖脂肪肝,5.1%为瘦子脂肪肝。非肥胖人群发生脂肪肝的风险为24.6/1000人·年。进一步分析发现,非肥胖脂肪肝和瘦子脂肪肝患者中,39.0%处于NASH,29.2%与3.2%患者已进展为肝纤维化与肝硬化阶段。
 
  此外,非肥胖脂肪肝和瘦子脂肪肝患者的生存情况也不容乐观。整体全因死亡率为12.1/1000人·年,其中肝脏相关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分别为4.1/1000人·年与4.0/1000人·年,而新发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血压发病率更是高达12.6/1000人·年、18.7/1000人·年与56.1/1000人·年!
 
  上述几项研究结果表明,非肥胖甚至瘦子人群中也有大量的脂肪肝患者。肥胖不应成为脂肪肝筛查的唯一标准,即使是轻度脂肪肝也应该引起不同体重指数人群的关注与重视。
 
  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控制摄入高脂肪食物、合理坚持运动和避免过量饮酒外,我们还能怎么样来预防呢?去年8月,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员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Metabolism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过量果糖摄入是脂肪肝形成的“幕后推手”之一!
 
  果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水果、蜂蜜以及一些植物中的单糖。在人们的印象中,由于果糖甜度较高、容易吸收但却对血糖影响较小,因此是广被推崇的“健康糖”。然而果糖真的百利无一害吗?
 
  为此,研究人员利用经基因改造的小鼠进行动物试验,分别给予小鼠高果糖饮食和能量相同的玉米淀粉饮食。喂养10周后,高果糖组小鼠表现出了肝脏脂肪变性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增加,而玉米淀粉组则没有上述变化。喂养6个月后,高果糖组进一步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甚至在12个月时,高果糖组小鼠出现的肿瘤比淀粉组大了3倍、肿瘤负荷高10倍!
 
  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傅肃能课题组在《细胞》子刊CellMetabolism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报道称,果糖参与脂肪酸合成的效率要比葡萄糖高30%,并系统地揭示了果糖影响脂肪肝发生主要与关键酶三碳糖激酶TK调控脂肪合成有关。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食品绝大多数都含有果糖,我们可能就在无意间摄入了过量的糖分。因此相对于水果含有的天然果糖,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是控制来自加工食品中的果糖。就像在电影《王牌特工2》中神秘贩毒组织“黄金圈”的创始人PoppyAdams所吐槽的那样:“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8倍,致死性是5倍,但糖是合法的。”
 
  综上,虽然“脂肪肝”看似平平无奇,但它与你我随行并有着严重的影响与后果。如果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如有意识地减少奶茶、饮料、果汁、蛋糕等的摄入,我们或许就能离脂肪肝甚至肝癌远一点。关键是,你做得到么?